2020年初,《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按下贵阳市、贵安新区融合发展的“快进键”,为贵阳贵安坚持高标准要求、加快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拓展了空间、赢得了主动。
为加快推动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市云岩区、贵阳市南明区等在贵安新区的共建园区,利用国家级新区的政策优势实现招商引业项目高效落地并集群式发展,7月22日,贵安新区管委会出台《贵阳贵安共建产业园招商引业政策措施(试行)》,从合作主体、合作模式、合作政策三方面,为两地共建园区、资源共享、开展招商引业作出了明确的指导。
事实上,贵阳贵安从2020年初就开始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整合两地园区资源,不断进行探索。1月13日,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局与云岩区签订《贵安云岩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产业定位,共同开展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工作,积极引进一批具有成长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中高端制造企业(产业)落户园区;4月22日,贵安综保区与南明区签订《贵安南明产业共建共享协同融合发展合作协议》,共建贵安南明产业园。
此次新举措的出台,无疑为快速推进贵阳贵安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供了指导。同时,将进一步推进贵安贵阳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构建两地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贵阳市中心城区与贵安新区共建产业、共享发展。
在合作主体方面,明确了共建主体、投资主体、签约主体的具体内容。
——共建主体。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市云岩区、贵阳市南明区等贵阳市有关区(县、市)及开发区(以下简称“贵阳合作单位”),贵安新区管委会及有关产业园区、乡镇为共建园区的合作主体。
——投资主体。贵阳合作单位可指定下属国有公司(或愿意与贵阳合作单位共同出资建设且有实力的第三方)作为共建园区的投资主体。
——签约主体。共建园区合作协议由贵阳合作单位与贵安新区管委会签订。必要时也可由贵阳合作单位和下属国有公司(或愿意与贵阳合作单位共同出资建设且有实力的第三方)与贵安新区管委会签订共建园区多方协议。
在合作模式方面,明确了合作载体和合作内容。
——合作载体。针对贵安新区可利用的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写字楼和相关用地开展合作,贵阳合作单位可与贵安新区合作开发建设新园区或租用贵安新区现有可利用的标准厂房、写字楼等物业进行招商引业。贵安新区可将其标准厂房、写字楼等物业与贵阳合作单位采取入股等方式开展合作。
——合作内容。将重点围绕大数据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绿色金融、商贸物流(服务贸易)、“双创”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开展招商引资和产业服务工作,鼓励城区优质企业“退城进园”,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优质项目。
在合作政策方面,从公共配套投入、经济指标统计、税收分配比例、扶持资金分担、土地供应支持、工作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公共配套投入。共建园区涉及选址用地的,地块所涉及的征拆、场平和水、电、气、讯等公共配套投入,由贵安新区和贵阳合作单位按财税分成比例承担对应比例的投入资金。
——经济指标统计。相关经济统计指标涉及贵安新区直管区原花溪、清镇行政区划的,由贵安新区统计部门负责入库入统,贵阳市统计部门酌情分辟(原则上贵阳合作单位与属地行政区按7:3比例进行分辟)。
——税收分配比例。共建园区投入使用前,因园区建设产生的相关税收(仅指建安增值税,不包含土地转让直接产生的耕地占用税、契税等税收),贵安新区地方留存部分(含省级收入返还部分)由贵阳合作单位与贵安新区按5:5比例分成。对贵阳合作单位存量企业进入共建园区的,原则上划转前三年存量税收(前三年平均数)全额留在贵阳合作单位,增量税收由贵阳合作单位与贵安新区按5:5比例分配;第四年至第五年缴纳税收贵安新区留存部分由贵阳合作单位与贵安新区按7:3比例分配。对新增企业进入共建园区的,缴纳税收贵安新区留存部分由贵阳合作单位与贵安新区按5:5比例分配。以上缴纳税收贵安新区留存部分在2025年以前均含省级收入返还部分,2025年以后视省对新区政策调整。
——扶持资金分担。对入驻共建园区已与贵阳合作单位签订投资协议的存量企业由贵阳合作单位负责审核兑现扶持资金,贵阳合作单位与贵安新区按税收分配比例承担相应政策兑现资金,贵安新区将应承担的扶持资金拨付给贵阳合作单位统一兑现给企业。对入驻共建园区未与贵阳合作单位签订投资协议的存量企业及新增企业,执行贵安新区颁布的招商政策,由贵安新区负责审核兑现扶持资金。对引领性强、经济效益高、成长潜力大的项目,经贵阳合作单位和贵安新区协商一致后按“一事一议”
以上信息由经济带网—长江经济带小编整理,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链接或以其他形式的复制发表、使用,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否则与本网无直接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