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2018年5月23日,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第一批改革创新经验的通知》,将在开封全市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第一批共13项改革创新经验,涉及政务服务、综合审批、商事登记、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
据了解,开封市此次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共包括4大类13项。
围绕“极简”审批,在全市复制推广3项经验:
“多证合一”。在开封片区“22证合一”经验基础上,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文件精神,将全国“24证合一”改革新调整的事项纳入整合范围,在全市统一推进“35+10证合一”。
“综合窗口、一口受理”。通过打造统一受理系统平台,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将原来各部门分别受理的行政许可、行政服务事项进行整合,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一个窗口受理线上线下申办事项。
“一次审查、两证同发”。对《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实行“一次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核查、两证同发”。
围绕“极速”效率,在全市复制推广4项经验:
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由项目单位按照要求公开书面承诺,并按照标准自主组织实施项目建设,政府职能部门做好开工前审验、竣工后验收工作,加强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对于已承诺事项不再作为项目建设招投标及后续事项的办理要件。
提高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效率的4项措施。在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中实行“缺席默认、超时默认”、容缺预审、二次退件报告等4项措施。
商事登记“一审核准制”。是指由原来的窗口人员受理、窗口负责人或分管局长审核的“一审一核”办理流程变为窗口人员直接核准,特殊情况可以提请分管领导研究决定。
商事登记“容缺受理”承诺制。是指申请人办理商事主体注册登记时,申请资料基本齐全、符合法定形式、非关键性材料缺失或有误的,窗口工作人员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材料、时限,申请人承诺按期补正材料后,工商部门可预先受理并作出核准决定。
围绕“极优”服务,在全市复制推广5项经验:
“三网融合综合办税”。在国、地税“两网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办税系统办事流程进行标准化设置、权限进行互相配置、业务进行有机融合,将办税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在同一个受理窗口进行对接,实现涉税信息和政务服务信息在同一个窗口共享,一次采集、按户存储、共享共用。
“三方委托扣款协议”登记网上传递办理。对办税服务流程再造,推行企业、银行、国税部门“三方协议”电子化应用,纳税人扫描上传“三方协议”后,其余环节由办税服务人员电子化传递办理。
住所集中地注册(一址多照),允许多个企业以住所集中地服务机构的住所(经营场所)地址作为自己的住所进行登记,并由该集中地服务机构提供住所托管服务。
营业执照“一照多址”,是商事主体的一本营业执照,可登记多个经营场所地址。按照自愿原则,允许同一登记机关内在住所以外增设经营场所,企业只要提供有效合法实际经营场所,即可由企业自主选择营业执照住所(经营场所)+实际经营场所模式。
商事主体名称自主选用,是申报商事主体名称时,申请人以“自己负责”为前提,按照“自行查重、自主选择”的方式,登录自贸试验区商事主体名称自助申报系统,在网上自助查重、自主选用商事主体名称。
围绕“极严”约束,在全市复制推广1项经验:
“三双三联”事中事后综合监管新模式:建立以“双随机”抽查为核心的综合监管平台,实行双随机抽查、双告知推送、双智能监察、联合监管、联合惩戒、信息互联等综合监管举措。
编者按: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实施范围约20平方公里,位于城区西部,毗邻郑州,以郑开大道为轴心两侧布局,处于国家级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区域。
根据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产业发展定位和功能布局,将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核心区域19.94平方公里,规划为中央商务中心、文创艺谷、健康乐谷、高新智造谷、创智孵化谷、国际物流港、国际商务信息港的“一心四谷两港”的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