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简介
一是建成国际铁路第一港。到2021年,港区基础设施及功能平台类项目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集装箱中心站年吞吐量突破150万标箱,海关监管箱量突破23万标箱。大弯货站年散货吞吐量突破600万吨。国际班列年开行数量3000列,建立10处以上海外分拨点,实现与国内10个以上枢纽城市间的“蓉欧+”互联互通班列双向稳定开行。构建以“蓉欧快铁”为主通道的“一主多辅、多点直达”的国际班列体系,以国际铁路港为核心的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形成内联外通的交通路网体系。
二是形成临港产业集群。到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达300家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占比达6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8%。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达150家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以上(其中物流业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其中物流业占比10%以上)。实现进出口贸易额30亿美元,其中生产加工贸易额18亿美元,一般贸易额12亿美元。通过国际铁路港带动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280亿美元。促进高端制造企业产能转移,带动川内相关产业链产值约2000亿元以上,带动川内GDP500亿元以上,其中带动成都相关产业链产值1600亿元以上。
三是构建宜业宜居产业新城。到2021年,初步建成总规划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临港经济示范区,包括约40平方公里的铁路港核心区,约20平方公里的智慧产业城、清泉、城厢三个产业辐射区,构建“一核三区”的产业发展格局。完善道路、交通、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优化商业、文教、医疗等城市配套功能,提升植被、空气、水等生态环境质量,构建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的国际化、高品质产业新城。
口岸功能
扩大我区的交通枢纽地位且有利于提升我区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对提升我区的城市文明形象和知名度等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口岸规模
到2021年,港区基础设施及功能平台类项目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300家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占比达6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8%。初步建成总规划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临港经济示范区
口岸管理部门
成都国际铁路港管理委员会
联系方式
(028)-8933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