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快促进红河全域旅游发展,2019年9月24日,红河州出台了《红河州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方案》,力争到2020年,全面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参与全民化、旅游效益最大化,全州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红河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一)打造全域旅游精品
1.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推动实施2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争取全州70%的县市创建为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
2.推动高A级旅游景区建设。到2020年,力争达到AAAAA级创建标准的景区3个。每个县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至少有1个以上AAAA级景区,全州AAAA级以上景区超过10个。
3.加快建设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到2020年,力争创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
4.加快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依托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资源,科学规划发展生态旅游。到2020年,推动创建2个以上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循环经济示范区等特色生态旅游产品。
5.打造一批自驾游、徒步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特色村、旅游公路,围绕全省精品自驾旅游重点线路红河州段规划布局,改善道路通达条件,提升通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沿线汽车旅游营地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快行慢游的自驾游服务体系。到2020年,建成12个以上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汽车旅游营地,打造推出滇越铁路徒步线、屏边大围山徒步线、元阳县哈尼秘境徒步线等3条以上精品徒步旅游线路,投放各类租赁车辆400辆以上。
6.建设旅游综合体。推动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打造休闲度假、会展会议、文化娱乐等不同主题的城市旅游业态集聚区或旅游综合体。
7.创建旅游名镇。加快推进城旅融合,依托特色小镇、康养小镇建设,强化旅游功能、完善旅游设施配套和强化管理服务,重点推动创建14个旅游名镇。
8.培育新产品新业态。培育建设一批体育旅游、医疗健康、航空旅游、文化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到2020年,力争建成1个以上国家级体育旅游基地,打造4个以上国内知名体育旅游品牌,鼓励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和洞穴探险体育旅游;鼓励发展高端医疗健康项目、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力争建成4个以上温泉养生养老度假项目,3个以上养生养老示范项目;重点建设建水紫陶创意园、弥勒工业园区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以及主题文化游乐园和红色文化旅游区等主题旅游产品,打造建水紫陶街、河口异域风情街等2条以上民族文化休闲街区。
9.加快边境跨境旅游建设。充分发挥沿边开放区位优势,加快发展边境、跨境旅游,争取设立河口边境旅游试验区。进一步完善河口、金水河口岸及边境旅游线路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出入境通关服务。到2020年,河口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将中国河口-越南老街旅游线路打造成为在国际市场具有影响力的跨境旅游黄金线。
10.创新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积极推动旅游商品与农产品加工、传统工艺美术等深度融合,推动研发独具特色的“红河有礼”旅游商品,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企业,提升旅游商品文化和经济附加值。
11.大力发展精品节庆、演艺、会展旅游产品。重点培育5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节庆品牌,10个红河特色节庆活动,7个以上精品演艺品牌;积极争取在红河举办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性、国家级大型活动。策划推出一批参与性强、市场认可度高的夜间旅游演艺、文化娱乐活动,推动夜间旅游观光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丰富夜间旅游文化活动。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1.推进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推进旅游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重点推动建设红河县和元阳县2个旅游扶贫示范县、2个旅游扶贫示范乡镇、42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培育1000户旅游扶贫示范户。到2020年,综合带动3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2.创建旅游名村。优选一批旅游资源优势好、交通便捷、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的自然村,突出乡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功能,加快旅游名村创建。到2020年,创建20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省级旅游名村。
3.建设花田(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借鉴国际花田(农业)旅游发展经验和做法,积极推进农旅融合,建设一批乡村营地、乡村公园、艺术村、文化创意农园、农家乐、研学旅游基地等,重点创建3个花田(农业)旅游示范基地。
4.建设一批旅游生态农庄。结合现代农业庄园发展,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拓展旅游功能,推动建设农事体验、田园风光、农产品采摘、文化体验等类型的旅游生态农庄。
5.培育特色民宿客栈。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民宿品牌,发展文化、休闲度假等主题民宿,重点培育一批品牌乡村精品民宿。
6.创建星级农家乐。推动传统农家乐提升改造,新增精品农家乐。开展星级农家乐创建,到2020年,全州星级农家乐达到500个以上。
7.培育乡村旅游示范户。以特色餐饮、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为特色,发展一批农家乐、旅游生态农庄、乡村客栈等乡村旅游业态,开发生产手工艺品、农特产品等乡村特色旅游商品。到2020年,培育100户乡村旅游示范户。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1.构建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加快推进连接全州主要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公路和环线建设,开通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打通景区之间连接公路和旅游环线。到2020年,通往全州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旅游特色小镇连接公路基本达到二级公路及以上水平。加强城市与景区之间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输组织,加快实现从车站到主要景区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稳步适度发展水上旅游,推动旅游线路的全域串联,全面提升旅游通达能力。
2.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功能。加快推进全州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旅游专线公路和景区连接道路等服务区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一批观景平台、汽车营地、餐饮购物等设施,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2019年全面完成全州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改扩建任务,同步建设完善在建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配套功能。
3.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到2020年,在全州主要旅游城市(城镇)、游客聚集公共区域、主要乡村旅游点、旅游小镇、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旅游交通沿线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73座,全面实现旅游厕所“数量充足、质量达标、全域覆盖、管理有效、免费开放”的建设管理目标。
4.加快停车场、旅游标识、无障碍设施建设。围绕旅游目的地、集散地、旅游线路等,加快停车场、旅游标识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完善车站、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等游客主要集散区域无障碍设施。
5.完善旅游集散与咨询服务体系。在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建设4个一级游客服务中心,在重点旅游城镇建设10个二级游客中心,推动景区游客中心改造提升,推进重点旅游村配套建设游客服务点,在商业街区、交通枢纽等游客集聚区分级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或旅游咨询点。到2020年,形成以一级游客服务中心为核心,延伸至各主要旅游目的地的游客集散与咨询服务体系。
6.推进公共休闲设施建设。鼓励中心城市和旅游城市规划建设环城市游憩带、休闲街区、城市绿道、慢行系统、休闲广场等,推动主要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慢行步道等旅游休闲设施,形成较为完善的“居民休闲、游客分享”公共休闲设施体系。
三、政策支持
(一)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协调金融机构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具体措施。各县市要加大全域旅游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县市通过规范设立产业资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导各级各类资金参与支持全域旅游发展。
(二)强化旅游用地保障。旅游发展所需用地充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统筹相衔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适当向旅游项目倾斜,适度扩大旅游产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旅游重点项目和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用地,鼓励使用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保障旅游项目用地需求。对符合有关规划的旅游项目,各地应按照项目建设时序,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依法办理土地征转手续,组织开展土地供应。依法实行用地分类管理制度,旅游项目中属于永久性设施建设用地的,依法按建设用地管理;属于自然景观用地及农牧渔业种植、养殖用地的,不征收(收回)、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等建设旅游项目。旅游有关建设项目用地中,用途单一且符合法定划拨范围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应。用途混合且包括经营性用途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可依法通过承包经营流转的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未利用地,从事与旅游有关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利用现有文化遗产、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大型农场开展文化、研学旅游活动,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上述机构土地权利人利用现有房产兴办住宿、餐饮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可保持原土地用途、权利类型不变。土地权利人申请办理用地手续的,经批准可以协议方式办理。
(三)实施旅游品牌营销。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整合宣传、文化旅游、外事、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和有关企业的宣传资源和渠道,利用微博、微信、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和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打造跨区域、跨平台、跨终端、智慧化、精准化营销体系,形成政府、行业、媒体、公众等共同参与的全域营销机制,形成宣传推广合力,提升“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影响力。
(四)加强旅游人才保障及旅游专业支持。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重点人才支持计划,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深化校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涉旅全员培训。加大旅游职业教育发展,优化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层次,采取旅游、规划、建筑、设计、营销等各类专业人才到基层挂职等方式帮扶指导全域旅游发展。推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旅游规划单位及各类专业规划研究机构服务全域旅游建设。
以上信息由经济带网—经济自由贸易区小编整理,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链接或以其他形式的复制发表、使用,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否则与本网无直接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