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首次在沿边地区布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明确: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成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的要求,着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
●联动“找北”
作为国家最北自贸试验区,启航一年来,哈尔滨、黑河、绥芬河三大片区南联北拓联动“找北”,找出沿边开放和对俄合作的新优势,“国家向北开放重要窗口”越开越大。
既不是口岸,也不是港口,哈尔滨片区的对俄合作如何升级?
“找北”,与口岸城市合作,向口岸延伸。日前,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赴抚远口岸,就合作建设中俄农业跨境产业链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并达成初步合作共识,探索实施“总部企业+口岸加工园区+境外原料基地+国际物流通道”对俄合作新模式。
“找北”的灵感源自“南联”。
自贸一年间,深哈共建产业园,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跨地区深度资源互补,探索“飞地经济’合作模式:自2019年9月1日开工建设以来,7天成立合资公司、36个工作日取得施工许可证、63天综合展览中心封顶、101天完成科创总部一期I标段地下室正负零结构封顶,主体结构全部封顶提前31天……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深哈速度。
复制深哈合作经验,哈尔滨片区与抚远探索对俄合作新模式,采取店、厂、商分离的运营模式,既享受到抚远互市贸易及口岸加工优势,更将哈尔滨自贸片区的优惠政策、创新制度和创新经验“带土移植”到抚远市。“通过引入‘飞地经济’,串联边境口岸,共同组建对外加工贸易共同体,吸引更多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总部落户片区,释放集聚带动效应,真正将自贸区这块儿蛋糕做大做好。”哈尔滨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任海龙说。目前,“飞地经济”合作模式,自贸区哈尔滨片区与黑河、绥芬河也正在洽谈中。
区域联动“找北”,“向北开放窗口”前置后移,越开越大,打造对俄合作新高地。黑河片区同样在行动。
黑河与俄布拉戈维申斯克一江之隔,从对岸进口的食品,像大众喜欢的提拉米苏蛋糕、巧克力等,在黑河当天到货当天发走。
如此方便快捷,源于黑河建立的“多仓联动”数字化集运新模式:黑河设立“边境仓”;境外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搭建“一中心四海外仓”,提供海外货物的集输、仓储和配送分拨支持;哈尔滨等中心城市设立中继仓。
除消费者外,企业是直接受益者。黑河丰泰公司拥有1800家代理商,总经理吕炜介绍说,过去快递从黑河到哈尔滨就需要两天,中继仓的设立大大节省了物流时间,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搞活动时,我们可以把平时的销量爆品放在中继仓内,这样可以当天从哈尔滨发货,不出3天到达国内各目的地。
作为全省首批推广的创新案例,“多仓联动数据集成集运新模式”,把对俄合作“最北大门”从黑河、绥芬河等口岸延伸到了哈尔滨。在提升物流中转效率、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的同时,还打通了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双向货运物流便捷通道,使中俄两国之间跨境电商蓬勃发展。自贸区挂牌以来,黑河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交易额达11.43亿元,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实现了逆势增长。
观察自贸一年来,三大片区联动“找北”创造的新优势,笪志刚建议:为国家试制度,多区联动发展,打造沿边开放创新重要平台和窗口。要以一周年的阶段性成果为依托,三区在制度、理念、机制、政策、平台等的创新联动上,相互支撑、学习、借鉴、补充和互动,成为服务省内联通、区域合作和融入“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自贸区建设全省风向标,全国领头羊和创新的试水者,切实推动龙江早日成为沿边开放合作高地。
●多项创新
据省商务厅介绍,一年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89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86项,实施率达96.6%;12项创新实践案例上报商务部,发布了省级十佳创新案例。截至2020年7月,自贸试验区新设立企业4200家;新签约项目148个,投资额1838.58亿元。开放理念明显增强,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营商环境大幅提升,改革红利加快释放,以自贸试验区为引擎,变化让人惊喜连连。
以对俄合作为重点,以向北开放为指引,一年来,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形成多项创新:设立全国首个中俄边民互市交易结算中心,开通全国首个铁路互贸交易市场,在俄罗斯设立离岸孵化基地、中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境外法律服务及招商代表处……为沿边开发开放、深化对俄合作、辐射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了新载体、新模式、新机遇。
以上信息由经济带网—经济自由贸易区小编整理,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链接或以其他形式的复制发表、使用,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否则与本网无直接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