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020中国西部国际口岸物流开放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此次大会以成渝地区积极融入“双循环”、唱响“双城记”为重点,以“高水平建设综合保税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为主题,围绕疫情常态化下全球经济贸易形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口岸物流开放合作、综合保税区建设等热点话题开展深度探讨与交流。
记者从会上获悉,到2020年底前,四川省将有4个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届时,四川将拥有6个综合保税区。
日前,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泸州综合保税区、宜宾综合保税区相继通过由四川省商务厅、成都海关等组成的联合组的预验收。待以上三大综保区正式验收后,加上此前的成都高新综保区和高新西园综保区,以及即将进行正式验收的绵阳综合保税区,四川省即将拥有6个综合保税区。
赶紧一起来看看各个综保区都有什么不同:
【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
成都国际铁路港规划面积33.86平方公里,拥有亚洲最大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大弯货站,以及国内功能最全、最具竞争力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是中欧班列(成都)的始发地。
【泸州综合保税区】
泸州综合保税区位于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范围内,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截至9月底,基础和监管设施建设已全面完成,区内实现“七通一平”,一批外向型、临港型的重大产业项目成功落地,已累计入区企业25家、拟入区企业15家,达到规划面积65%。
【宜宾综合保税区】
宜宾综合保税区由宜宾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整合升级而成,截止目前,入驻综保区企业23家,意向入区企业30余家。1-9月,宜宾综合保税区内8户外贸企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02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7%,其中出口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92%;进口1.80亿美元,同比增长69%。
【成都高新综保区】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于2010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西部地区正式验收的综合保税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由现有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成都保税物流中心进行整合扩展而成,规划面积4.68平方公里,集保税出口、保税物流、口岸功能于一身,是目前国内功能较全、政策较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19年,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货值4330亿元,位居全国综保区第一位,用仅8.68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实现了占四川外贸总值的64%的业绩。截止目前,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已连续30个月位居全国综保区首位。
【高新西园综保区】
西园综合保税区于2018年10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20年9月16日完成正式验收。
西园综保区位于成都高新西区清水河以南区域,规划面积1.39平方公里。东至天欣路南延线、南至货运大道、西至规划道路J线、北至滨河路。
【绵阳综合保税区】
2020年4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绵阳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绵阳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0.14平方公里。
目前,区内已建成标准厂房8.6万平方米,正开工建设3.67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仓库,拥有活跃企业6家。1-9月,实现一线进出口额4.5亿元(进口2761万元,出口4.2亿元),二线进出口额23.18亿元。
【南充保税物流中心(B型)】
2019年12月16日,由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文,批准设立南充保税物流中心(B型)。南充保税物流中心(B型)具有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兰渝铁路、达成铁路呈“十”字交汇于国家二级火车货运枢纽站南充东站;高速公路网络发达,川东北最大公路港传化公路港布局于中心对面;距正在打造的南充口岸机场5公里;距都京港码头10公里,千吨货轮可通过嘉陵江到达重庆、上海,直至海外。
据悉,目前四川省正逐步完善“区港联动”“区区联动”机制,加快实现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经开区、高新区政策互动,释放叠加效应,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推进海关、税务、工商、商务等“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物流、金融等配套服务机构入驻,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激励机制,完善生活配套设施,提高综合保税区承载水平和服务。
以上信息由经济带网—经济带自由贸易区小编整理,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链接或以其他形式的复制发表、使用,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否则与本网无直接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