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培优扶强工业龙头企业 最高奖励1000万

发布日期:2021-03-01  来源:经济带网  作者:李玉
0
当前位置: 福建>> 经济资讯>> 政策资讯

为培优扶强龙头企业,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3月1日,福建出台了《福建省培优扶强工业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力争2025年,在全省工业领域力争培育规模超百亿元企业60家,打造若干个更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千亿级、五百亿级世界一流的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形成20个以上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带动培育300家以上单项冠军、10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行动计划》提出了多条奖励办法,条条干货:

培育百亿企业。加强资源要素统筹调度,以经济运行分析为基础,建立常态化的龙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机制,密切跟踪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全力帮助龙头企业提升存量、挖掘潜能,促进龙头企业多接订单多生产,积极做大总量,培育壮大更多百亿级龙头企业。对企业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00亿元的,省级财政给予一次性300万元奖励。

实施并购扩张。进一步优化龙头企业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引导龙头企业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开展兼并重组,健全完善生产、研发和服务体系,快速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对企业兼并重组重大项目发生的评估、审计、法律顾问、财务顾问等前期费用和并购贷款利息予以补助,单个项目补助不超过300万元。

打造支撑平台。引导龙头企业牵头或参与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科技研发创新平台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对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创新中心试点的牵头单位分别给予1000万元、100万元资金扶持,对新认定的省企业技术中心给予50万元奖励。

加强技术攻关。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关,增强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供给。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实施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突破一批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推动龙头企业研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对经认定属于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按不超过市场销售单价60%、最高给予200万元补助,属于省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按不超过市场销售单价30%、最高给予100万元补助;对首批次新材料应用示范产品,最高给予200万元奖励。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国(境)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并在本省实施转化,按照企业对该项目实际支付的技术交易额不超过30%的比例、最高给予200万元补助。

加大技术改造。引导龙头企业围绕设备更新改造、产品升级换代、先进技术开发应用等实施省重点技改项目,扩大先进产能规模,省级财政按项目设备(含技术、软件、咨询设计等)投资额不超过5%的比例给予补助,单家龙头企业最高1000万元。对实际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在项目完工投产后且较上一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的,省级财政再按项目设备投资额不超过5%的比例给予奖励,单家龙头企业奖励金额最高1000万元。发挥省级财政技改专项资金作用,支持更多企业获得低成本中长期项目融资。

发展智能制造。推动龙头企业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渗透融合和创新应用的智能制造、“机器换工”,引领制造业重点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龙头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引导龙头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制造,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5G+工业互联网”和工业APP典型应用案例,对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5G+工业互联网”等应用标杆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200万元、50万元奖励。

推动服务型制造。引导龙头企业在工业设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领域培育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实施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对新增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企业、平台)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分别给予不超过80万元、50万元奖励。

提升质量标准。引导企业强化质量标准建设,对新获得国家和省级质量标杆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80万元、3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500万元、30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福建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福建省专利奖特等奖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奖励。支持龙头企业参加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修订,省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按规定给予专项补助。

加大招商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各园区围绕龙头企业落地量身定制招商政策,在项目代办报审服务、基础设施配套、生产办公用房建设、技术管理团队住房、政府采购首购等方面予以特殊支持,提供“拎包入驻”式优质服务,营造最优的龙头企业投资环境。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设立的总部、区域中心及其他特别重大企业,给予“一事一议”综合奖补政策配套。实施民企产业项目第三方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激励引进有利于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产业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引资人,按引进项目首期核准或备案固定资产投资额分档一次性给予奖励。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突出龙头企业作为产业集群主引擎的作用,提升集群化发展水平,打造龙头引领、关联配套、专业分工、协作发展、社会化服务的产业集群格局。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参与相关园区建设,打造一批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示范标杆园区和产业发展高地,对考核优秀的试点园区按照正向激励机制给予一定奖励,对试点园区的重点产业项目及配套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扶持。

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加强政策倾斜和要素保障,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增强配套龙头企业的生产服务能力,着力培育在细分行业、产品、市场、技术工艺上居全国前列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融资,对我省中小企业经“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或银行业金融机构自建的供应链融资平台开展应收账款融资的,省级财政按我省中小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获得年化融资额不超过1%的比例,对供应链核心企业最高给予200万元奖励。

强化政策要素保障。龙头企业同一时期实施的不同项目,可叠加享受省级财政资金奖补政策,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鼓励各市、县(区)结合龙头企业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实际需求,与龙头企业签订“一企一策”协议,依法依规在项目用地、资金补助、环境容量、能耗指标、教育医疗、人才引进、住房配套等方面提供精准政策支持,有针对性地破解龙头企业发展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深入实施“全闽乐购”等促消费行动,优先对接龙头企业产品,拓展本省市场空间,推动龙头企业扩大产能、增加供给。龙头企业实施重点项目中需省级协调的相关问题,及时纳入省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协调会予以协调推动。各地应加快盘活使用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对龙头企业项目建设用地、用林申请加快审批进度,所需的用地、用林指标予以倾斜支持。对龙头企业在本地实施总额较大的再投资项目,所在市、县(区)可视同招商引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并结合龙头企业既往贡献予以财政奖补。龙头企业的控股子公司,且上年度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可同等享受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结合龙头企业发展,动态跟踪龙头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深化产融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优先配置信贷资源、增加资金供给,加大信贷等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各类债券融资工具。福建省各级地方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并购扩张等投资支持力度。

促进企业上市发展。推动龙头企业优化股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成股份制改造。完善龙头企业上市培育、储备和激励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在上交所、深交所、全国股转系统等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实现IPO、再融资、并购重组,依托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提升品牌影响力,加速做优做强,对首发上市的企业,市、县(区)可给予一次性奖励。

强化人才队伍支撑。建立完善适应新时期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引人、用人和育人机制,为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符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试行)》规定的,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加大产业领军团队培育和引进力度,遴选一批予以专项扶持,对能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实行“一事一议”。引导高校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员工教育培训基地和学生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含技工学院)与龙头企业共建职业技能提升中心,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行动计划》涉及的财政奖补政策有效期限为2021—2023年。


以上信息由经济带网经济自由贸易区小编整理,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链接或以其他形式的复制发表、使用,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否则与本网无直接责任。